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院要闻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2020年度质量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24     信息来源:李平     

  根据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36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和报送工作的通知》(皖教秘职成〔2020〕92号)等要求,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组织召开专项工作会议,布置落实年度报告数据收集整理和质量报告撰写工作,现将学校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情况

  1.学校概况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是经滁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13年整合而成的一所以培养社会紧缺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公办全日制综合类职业院校。学校成立以来,办学规模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扩大。为更好地发挥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初,滁州市委市政府继续加强学校建设,将安徽滁州技师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中专中技部和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学校整合加强以来,全校上下凝聚思想、励精图治,面向未来。坚持“内涵、特色、创新、开放、多元”的办学理念,坚持“技能型、地方性、合作式、品牌化”的办学定位,坚持“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培训”三轴联动的办学模式,坚持“德技双修、知行合一”办学方向,努力实现“省内一流”办学目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和家长广泛认可。

  

表1-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概况一览表

  

学年度

  

学校名称(全名)

  

办学性质

  

校园占地(亩)

  

校舍面积(㎡)

  

资产总值(万元)

  

2018~2019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公办

  

441

  

125000

  

21786.76

  

2019~2020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公办

  

441

  

 

  158161.51

  

24104.5

  

 

 

  学校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安徽省特色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第二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是滁州市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滁州市“五四”红旗团委、全市农民工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学校新校区规划占地面积1069亩,目前占地面积425亩,有南北两个校区,现有建筑面积约15.8万平方米。

  学校拥有计算机、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三个省级示范专业,设有电工电子、机械加工、计算机财会、艺术教育、机电与汽车工程、经贸与信息工程六大专业实训中心,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应用实训基地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各类实训实验设备总值达5300多万元,能同时提供1700多个实习实训工位;学校下辖滁州交通驾校,是滁州市办学最早、师资力量雄厚的二类综合驾驶培训学校,有标准化驾驶员培训场地4万平方米,迄今为止已为社会培训和鉴定各类技术人才20多万人。

  学校下设机电与汽车工程系、经贸与信息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社会文化艺术系(基础部)。现有教职工2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7人,另有外聘教师75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117人,研究生学历21人,双师型教师121人,学科带头人7人,省级名师工作坊2个。近三年共有30余名学生获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5名学生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三等奖以上的优异成绩。

  2.学生情况

  学校招生情况基本稳定,招生数和在校生生数据略有提升。2019年学校招生继续提升,当年招生数全日制1796人、非全日制319人,在校生规模全日制4083人、非全日制773人,总数4856人。2019-2020年招生2286人,在校生规模全日制4960人,非全日制773人,合计5733人。

  根据数据分析,学校近年来办学规模基本在5000人以上的规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目前在校学习的126个班级中,五年一贯制的学生班级约占整体的40%,略有增幅;学生巩固率基本稳定,生源基本情况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影响较为明显。

  

表1-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规模结构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招生(人)

  

在校生(人)

  

毕业生(人)

  

巩固率(%)

  

职业培训(人次)

  

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全日制

  

非全日制

  

全日制

  

非全日制

  

2018~2019

  

1796

  

319

  

4083

  

773

  

1880

  

0

  

98.6

  

100

  

9171

  

2019~2020

  

 

  2286

  

0

  

4960

  

773

  

1409

  

0

  

100

  

100

  

7521

  

 

 

  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工2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7人。专业课教师148人,实习指导教师10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121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6.6%;兼职教师75人,占比例为33%。学校现有省级德育工作先进个人2人,省级优秀班主任2人,省级名师工作坊2个,省模范教师3人,省专业带头人2名,省教坛新星2人,省教坛之星6人,滁州市学科带头人4人,滁州市名教师2人,滁州市中青年骨干教师近20人。2016年,学校并与滁州职业技术学校探索师资队伍的合作共享,实现教师双向流动、互派互聘,极大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活力,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数量适中、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2018-2020年,学校经过公开招考,新增了13名青年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紧缺的现状。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2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09人,高级职称教师117人。与上一年度相比,专任教师本科比例略有提升,高级职称比例略有下降。

  

表1-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总体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专任教师(人)

  

生师比

  

硕士以上学历(人)

  

本科以上学历(人)

  

高级职称教师(人)

  

专业课及实习指导教师(人)

  

双师型

  

教师(人)

  

兼职教师(人)

  

2018~2019

  

218

  

 

  18.8:1

  

22

  

199

  

120

  

156

  

119

  

58

  

2019~2020

  

227

  

21.9:1

  

21

  

209

  

117

  

158

  

121

  

75

  

 

  4.设施设备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334万元,在安徽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资金的支持下,学校投入资金161万元,建设了数字语音、烹饪、网络空间安全、网店运营推广实训室,升级改造了智能家居、建筑CAD、给排水、画室、公共机房等实训室。由于学校校区搬迁,北校区部分功能实训室暂时未能布置落实,造成学校实训工位数有一定的下降,目前全校实习实训工位1796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约9304元,较往年增加了9个百分点。

  

表1-4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设备设施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教学仪器设备值 (元)

  

实训实习工位数(个)

  

纸质图书数(册)

  

专业期刊(种)

  

总数

  

生均

  

总数

  

生均

  

总数

  

生均

  

2018~2019

  

51730000

  

8530

  

1964

  

0.32

  

40000

  

6.6

  

112

  

2019~2020

  

53340000

  

9304

  

1796

  

0.31

  

175000

  

30.5

  

112

  

 

  针对学校图书数量不足的问题,学校经过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协商,双方签订了合作共享协议。协议明确了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共用、共享图书资源,解决了学校的燃眉之急。根据学校规划,学校图书馆将尽快启动建设,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学校的图书阅读条件。

  二、学生发展

  1.学生素质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努力践行“德技双修、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把思政教育和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放在同样的地位,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始终。结合育人理念,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奖学助学和教育激励政策,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学系部的共同努力,2019-2020学年中,参加思想品德鉴定人数1409人,鉴定合格人数1398人;参加文化课测试1409人,合格人数1376人;参加专业技能测试1409人,合格人数1354人;全校参加体质健康测试2678人,鉴定合格2609人;当年毕业生数据1409人,实际毕业率100%。与上一年度数据相比较,整个年度在学生的德育、文化及技能方面基本持平,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略有上升,学生测评态度和成绩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

  

表2-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发展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思想品德鉴定

  

文化课测试

  

专业技能测试

  

体质测评

  

毕业率

  

参加鉴定人数

  

合格人数

  

参加测试人数

  

合格人数

  

参加测试人数

  

合格人数

  

参加测评人数

  

合格人数

  

毕业年级学生(人)

  

毕业生数

  

2018~2019

  

1880

  

1864

  

1880

  

1846

  

1880

  

1852

  

4076

  

3898

  

1880

  

1880

  

2019~2020

  

1409

  

1398

  

1409

  

1376

  

1409

  

1354

  

2678

  

2609

  

1409

  

1409

  

 

 

  2.在校体验

  2020年,学校深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建设工作,对照B类学校内涵指标体系,结合B类学校建设任务书要求,提升学校后勤服务质量。一年来,校园学生生活设施逐步优化,学生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校园实现无线网覆盖,每位师生都有自己的独立账号,可以随时随地的阅览图书和查阅资料;学生公寓洗浴设施投入1158770元,大大改善了学生的生活学习条件;学校体育设备完善,运动场地充裕,运动区域总面积19619.9平方米,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学校正在不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建立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有数十万册藏书供广大师生阅览,通过点击率可以看出师生学习率很高。

  

 

  

表2-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体验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理论学习满意度

  

专业学习满意度

  

实习实训满意度

  

校园文化与社团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

  

校园安全满意度

  

毕业生对学习满意度

  

2018~2019

  

人数

  

4720

  

4764

  

4749

  

4778

  

4769

  

4783

  

4720

  

比例(%)

  

97.2

  

98.1

  

97.8

  

98.4

  

98.2

  

98.5

  

97.2

  

2019~2020

  

人数

  

5588

  

5543

  

5520

  

5647

  

4758

  

5658

  

1381

  

比例(%)

  

97.5

  

96.7

  

96.3

  

98.5

  

83

  

98.7

  

98

  

                     
 

 

  经过问卷调研,2020年学校学生在校体验产生了一定变化:由于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普遍使用,学生公共基础课资源日益丰富,理论课堂活力增强,理论学习满意度提升了0.3个百分点,提升至97.5%;专业学习与上一年度相比较略有下降,浮动了1.4个百分点,降低至96.7%;实习实训满意度下降了1.5个百分点,下降至96.3.调研中主要反馈在两个方面,一是北校区的搬迁影响到了实训教学,打乱了原定的实训计划,有限的实训时间内工位紧张,二是企业实践教学存在一定可变性,实践企业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不够,三是疫情期间政府用工帮扶影响了专业实训。在校园文化与社团满意度上,由学校共青团领衔的社团活动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支持,尽管数据上仅仅浮动了0.1个百分点,但是从活动质量或是内涵来看,学生对文化与社团活动的认可度较高。其余的方面,生活满意度降低了15个百分点,下降至83%,校园安全满意度提升了0.2个百分点,毕业生对学习满意度也略有提升,上浮0.8百分点。

  

3.资助情况

  学校建立规范化的资助工作领导管理体系,强化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与政策执行,提高资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与业务水平,全面提升以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为目的,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一方面国家助学金发放规范,另一方面校内资助资金足额提取、足额使用,管理规范。

  

表2-3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情况

  

学年度

  

免学费

  

助学金

  

校内资助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资金(万元)

  

比例(%)

  

2018~2019

  

4083

  

100

  

555

  

11.4

  

141

  

10.2

  

2.9

  

2019~2020

  

4960

  

100

  

466

  

8.1

  

551

  

26.5

  

9.6

  

 

 

  2019年秋季,享受助学金555人,比例为11.4%,校内资助141人,资助金额10.2万元,比例为2.9%。制定了学生综合测评、奖学金有关制度。开展了学生资助征文、演讲、绘画比赛等系列活动,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知晓率和满意度。按时维护全国学生资助信息系统,做到学生资助信息不漏报、不错报。为贫困学生送去了冬日的温暖、成长的阳光,真正实现了助学金的价值所在。

  2020年秋季,教育部门评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合计466人,其中建档立卡家庭学生100人,合计发放国家助学金46.6万元;免学费金额515.55万元;校内各类资助发放资金合计26.5万元,共资助551人。

  

4.就业质量

  为做好高质量就业安排,学校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邀请长电科技、立讯精密等行业龙头企业进校园召开专场招聘会,截至2019年6月30日,2017级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系部安排了18级和19级学生进企业实习,实习人数达800人次,学生实习率达95%,圆满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大力支持经开区和苏滁产业园用工帮扶任务。

  

表2-4 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开设专业

  

 

  毕业生(人)

  

毕业生就业

  

毕业生对口就业

  

升入高等学校

  

初次就业起薪(元/月)

  

人数

  

就业率

  

(%)

  

人数

  

对口就业率(%)

  

人数

  

比例

  

(%)

  

2018~2019

  

053200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22

  

 

  22

  

 

  100%

  

 

  22

  

 

  100%

  

 

  0

  

 

  0.0%

  

 

  2800

  

121100电子商务

  

 

  82

  

 

  78

  

 

  95%

  

 

  75

  

 

  96%

  

 

  60

  

 

  76.9%

  

 

  1800

  

120100会计

  

 

  166

  

 

  166

  

 

  100%

  

 

  120

  

 

  72%

  

 

  80

  

 

  48.2%

  

 

  2400

  

051300机电技术应用

  

 

  142

  

 

  138

  

 

  97%

  

 

  102

  

 

  74%

  

 

  86

  

 

  62.3%

  

 

  1900

  

090400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68

  

 

  68

  

 

  100%

  

 

  64

  

 

  94%

  

 

  52

  

 

  76.5%

  

 

  1800

  

082500汽车运用与维修

  

 

  123

  

 

  121

  

 

  98%

  

 

  92

  

 

  76%

  

 

  82

  

 

  67.8%

  

 

  3500

  

090300计算机平面设计

  

 

  38

  

 

  38

  

 

  100%

  

 

  12

  

 

  32%

  

 

  0

  

 

  0.0%

  

 

  2600

  

090100计算机应用

  

 

  31

  

 

  31

  

 

  100%

  

 

  16

  

 

  52%

  

 

  0

  

 

  0.0%

  

 

  2100

  

090500计算机网络技术

  

 

  36

  

 

  36

  

 

  100%

  

 

  21

  

 

  58%

  

 

  0

  

 

  0.0%

  

 

  2200

  

051500模具制造技术

  

 

  106

  

 

  96

  

 

  91%

  

 

  72

  

 

  75%

  

 

  72

  

 

  75.0%

  

 

  2000

  

082700汽车美容与装潢

  

 

  123

  

 

  123

  

 

  100%

  

 

  122

  

 

  99%

  

 

  75

  

 

  61.0%

  

 

  1800

  

051400数控技术应用

  

 

  129

  

 

  129

  

 

  100%

  

 

  64

  

 

  50%

  

 

  0

  

 

  0.0%

  

 

  2100

  

160100学前教育

  

 

  234

  

 

  234

  

 

  100%

  

 

  136

  

 

  58%

  

 

  36

  

 

  15.4%

  

 

  1800

  

040100建筑工程施工

  

 

  60

  

 

  60

  

 

  100%

  

 

  36

  

 

  60%

  

 

  36

  

 

  60.0%

  

 

  2200

  

091300电子技术应用

  

 

  60

  

 

  50

  

 

  83%

  

 

  25

  

 

  50%

  

 

  15

  

 

  30.0%

  

 

  2800

  

040500工程造价

  

 

  39

  

 

  39

  

 

  100%

  

 

  32

  

 

  82%

  

 

  32

  

 

  82.1%

  

 

  2100

  

071100食品生物工艺

  

 

  24

  

 

  24

  

 

  100%

  

 

  12

  

 

  50%

  

 

  12

  

 

  50.0%

  

 

  2000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

  

 

  164

  

 

  164

  

 

  100%

  

 

  164

  

 

  100%

  

 

  0

  

 

  0.0%

  

 

  2400

  

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

  

 

  233

  

 

  233

  

 

  100%

  

 

  233

  

 

  100%

  

 

  0

  

 

  0.0%

  

 

  2600

  

2019~2020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1

  

1

  

100%

  

1

  

100%

  

0

  

0

  

3000

  

数控技术应用

  

26

  

26

  

100%

  

26

  

100%

  

0

  

0

  

3500

  

物联网技术应用

  

12

  

12

  

100%

  

0

  

0

  

12

  

100%

  

0

  

计算机应用

  

145

  

44

  

100%

  

43

  

98%

  

101

  

70%

  

2800

  

电子商务

  

123

  

75

  

100%

  

73

  

97.5%

  

48

  

39%

  

2800

  

食品生物工艺

  

9

  

1

  

100%

  

1

  

100%

  

8

  

89%

  

3100

  

计算机平面设计

  

34

  

34

  

100%

  

34

  

95%

  

0

  

0

  

3200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40

  

13

  

100%

  

10

  

80%

  

27

  

68%

  

2900

  

建筑工程施工

  

53

  

31

  

100%

  

29

  

94%

  

22

  

42%

  

3000

  

模具制造技术

  

73

  

14

  

100%

  

13

  

98%

  

59

  

81%

  

3000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229

  

58

  

100%

  

58

  

100%

  

171

  

75%

  

3000

  

学前教育

  

211

  

95

  

100%

  

90

  

95%

  

116

  

55%

  

2500

  

计算机网络技术

  

8

  

8

  

100%

  

6

  

75%

  

0

  

0

  

2700

  

汽车运用与维修

  

192

  

95

  

100%

  

90

  

95%

  

97

  

51%

  

2900

  

园林技术

  

1

  

0

  

0

  

0

  

0

  

1

  

100%

  

0

  

汽车美容与装潢

  

12

  

12

  

100%

  

12

  

100%

  

0

  

0

  

2800

  

机电技术应用

  

112

  

32

  

100%

  

31

  

98%

  

80

  

71%

  

3400

  

工程造价

  

40

  

8

  

100%

  

8

  

100%

  

32

  

80%

  

3000

  

建筑与工程材料

  

1

  

1

  

100%

  

1

  

100%

  

0

  

0

  

3000

  

会计

  

87

  

24

  

100%

  

16

  

65%

  

63

  

72%

  

2700

  

 

 

  为做好高质量就业安排,学校统筹安排、精心组织,邀请多家本地优质企业进校园召开专场招聘会,截止2019年6月30日, 2017级毕业生就业率达100%;此外,学校还组织各系部安排了18级和19级学生进企业实习,实习人数达800人次,学生实习率达95%,圆满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大力支持经开区和苏滁产业园用工帮扶任务。

  2020年,学校继续推进就业工作,完成毕业生信息服务数字平台建设,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信息跟踪有了保障,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步入工作岗位。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意识大幅提升,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学校经常不定期进行跟踪回访,对毕业生的后续成长和职业发展关注度较高,高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的岗位需求适应性。

  

5.职业发展

  职业教育最终目标是终身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不仅教会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本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和树立科学的择业创业观。现在的中职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我中心意识对职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形成倔强、孤僻的性格,在为人处世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所以在就业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学校优化课程结构,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召开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分项工作成长经历;组织企业专家讲座,分享职业成长经验。一系列举措的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升了职业适应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逐渐向高知识含量,高新技术调整,企业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尽管从数据反馈上看,学生在各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提升,但是与企业实际生产和岗位需求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等工作需要在今后工作中有针对性地予以改善。

  

表2-5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年度

  

学习能力有提升

  

岗位适应能力有提升

  

岗位迁移能力有提升

  

创新创业能力有提升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8~2019

  

1204

  

64

  

368

  

19.6

  

204

  

10.9

  

41

  

2.2

  

2019~2020

  

1186

  

84.2

  

297

  

21.1

  

185

  

13.1

  

47

  

3.3

  

 

 

  

近两学年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产业吻合情况一览表(补充)

  

学年度

  

产业结构(GDP)

  

专业结构

  

一产比重(%)

  

二产比重(%)

  

三产比重(%)

  

专业点数(个)

  

在校生数(人)

  

一产

  

二产

  

三产

  

一产

  

二产

  

三产

  

2018~2019

  

12.2

  

51.7

  

36.1

  

2

  

7

  

16

  

0

  

2024

  

2832

  

2019~2020

  

8.6

  

49.1

  

42.3

  

2

  

7

  

16

  

1

  

1898

  

3834

  

 

 

  2018年,滁州市国民生产总值180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20.7亿元、第二产业930.1亿元、第三产业650.9亿元。2019年,滁州市国民生产总值2909.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49.4亿元、第二产业1427.6亿元、第三产业1232.1亿元。对比两年数据: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明显,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例显著提升。从学校专业布局与经济发展关系看,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基本适应,学校专业结构学生数与滁州市产业结构调整基本相适应。

  三、质量保障措施

  1.专业动态调整

  “十三五”期间,学校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学校专业结构,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2018年增加了工业机器人、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2019年增加了虚拟现实技术、新能源汽车运用技术、航空乘务专业;2020年,对学校现行专业招生规划进行科学调整,加大第三产业和地方支柱行业的对应专业学生数量,努力面向滁州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做好专业动态调整工作。

  

表3-1  近两学年区域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调整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专业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专业大类(个)

  

专业(个)

  

新增专业(个)

  

停招专业(个)

  

实有(份)

  

新增(份)

  

修订(份)

  

停用(份)

  

2018~2019

  

8

  

25

  

3

  

3

  

22

  

3

  

19

  

0

  

2019~2020

  

8

  

25

  

0

  

0

  

25

  

0

  

0

  

0

  

 

 

  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工作。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系统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要求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来就业方向,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增加人文素质和实践环节教学比重,特别是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时间要超过50%,对理论性较深的课程做适当的删减,以适用、够用为原则,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继续做好方案执行与新增工作,对新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多层次的论证,高职、中职和企业专家先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论证意见;针对五年制高职专业,学校积极与滁州职业技术学校、滁州城市学校对接,多次召开学校教学部门联席会议,商讨人才培养方案衔接工作,切实帮助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

  

2.教育教学改革

  2020年是安徽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成果逐步深化推进的转型之年,学校继续推进2019-2021校级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立项200余个建设项目,涵盖了现代学徒制项目、网络课程建设项目、一体化教材建设项目、教学试题库项目、教学成果培育项目、课题研究等内容,经过中期验收,90%以上的项目如期推进。

  

表3-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质量建设项目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改革项目类别

  

国家级项目建设

  

省级项目建设

  

市级项目建设

  

校级项目建设

  

项目(个)

  

成果(件)

  

项目(个)

  

成果(件)

  

项目(个)

  

成果(件)

  

项目(个)

  

成果(件)

  

2018~2019

  

公共基础课改革

  

 

  

 

  

 

  

 

  

 

  

 

  

 

  

 

  

专业建设

  

 

  

 

  

3

  

5

  

 

  

 

  

2

  

5

  

师资队伍建设

  

 

  

 

  

2

  

3

  

 

  

 

  

1

  

2

  

课程建设

  

 

  

 

  

 

  

 

  

 

  

 

  

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信息化教学

  

 

  

 

  

 

  

 

  

 

  

 

  

1

  

4

  

实训基地建设

  

 

  

 

  

2

  

5

  

 

  

 

  

 

  

 

  

教学资源建设

  

 

  

 

  

 

  

 

  

 

  

 

  

1

  

5

  

教材建设

  

 

  

 

  

 

  

 

  

 

  

 

  

2

  

5

  

国际合作

  

 

  

 

  

 

  

 

  

 

  

 

  

 

  

 

  

2019~2020

  

公共基础课改革

  

 

  

 

  

 

  

 

  

 

  

 

  

 

  

 

  

专业建设

  

 

  

 

  

3

  

5

  

 

  

 

  

2

  

5

  

师资队伍建设

  

 

  

 

  

2

  

3

  

 

  

 

  

1

  

2

  

课程建设

  

 

  

 

  

 

  

 

  

 

  

 

  

6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信息化教学

  

 

  

 

  

 

  

 

  

 

  

 

  

1

  

4

  

实训基地建设

  

 

  

 

  

2

  

5

  

 

  

 

  

 

  

 

  

教学资源建设

  

 

  

 

  

 

  

 

  

 

  

 

  

1

  

4

  

教材建设

  

 

  

 

  

 

  

 

  

 

  

 

  

2

  

7

  

国际合作

  

 

  

 

  

 

  

 

  

 

  

 

  

 

  

 

  

 

 

  自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AB类学校建设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在市教育体育局的指导下,积极组建项目建设团队,开展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工作基本实现预期建设目标,达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和教育管理水平,推动了学校的长远发展。2020年,在省级网络抽查过程中,学校申报的B类学校项目顺利通过省级专家组的验收;在实地考察准备过程中,学校先后开展了5轮自主进行的专业剖析工作,教学系部、教务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校外专家先后对专业剖析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为学校专业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场评估材料准备过程中,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开展项目组集中工作制度,协调解决问题,补足工作短板,提升办学内涵。

  学校积极开展内涵提升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机制,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部门共同研究课程计划,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新教材建设。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加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系部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相关产业和领域的人员到系部兼职授课的制度和机制。建立教师培训、交流和深造的常规机制,形成一支了解社会需求、实践能力过硬、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学工作的高水平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校继续推进网络课程建设,网络课程是以我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非全日制学习者服务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2020年,学校依托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建设了10门网络课程,以课程资源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通过共享系统向师生和非全日制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了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学校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通过开展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引导学校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和我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实际,以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为重点,深入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以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形成一批有一定深度和推广价值的教学成果,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2020年,学校获得市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3项,安徽省职教学会教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4项(含一项重点课题)。

  学校继续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工作:一是组建课程教学团队。公共基础课分年级分课程组建教学团队,同年级同课程的全体授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专业课按课程组建教学团队,同课程的全体授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二是课程教学资源不局限于学校项目规定的资源。团队教师集体备课,不断丰富本课程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库、音视频资源等资料,教学资源建设可分步实施,逐步完善,资料上传前需经过团队负责人审核,确保资源的正确无误;三是提升平台应用能力。课程运行过程中,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和学习交流,了解平台管理、统计、通知、作业、考试等一级功能,熟练掌握签到、选人、讨论、随堂练习等教学功能。团队负责人在此基础上熟悉班级统计、课程报告等子功能,并组织教学团队做好课程教学分析。学期结束,各系部组织教研室对任课教师平台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检查结果作为教学质量考核参考依据。

  3.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以“人才强校”作为学校发展战略,按照“稳定、培养、借智、引技”的思路,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与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畅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渠道,加强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推进人才强校,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组织召开专门的师资队伍建设研讨会,四个系部负责人分别从教师队伍建设及管理情况、教育教学情况等方面做出分析,提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比如师资力量的引进,专业的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的管理等。同时,学校提前谋划“十四五”期间的师资建设工作,针对存在的有关问题及教师人才储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共同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表3-3-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培训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教职工编制(人)

  

在编教职工(人)

  

编外聘任教职工(人)

  

国家级培训(人)

  

省级培训(人)

  

市级培训(人)

  

出国(境)培训(人)

  

到企业实践(人)

  

 

  2018~2019

  

286

  

263

  

58

  

175

  

 

  

 

  218

  

0

  

97

  

 

  2019~2020

  

338

  

255

  

39

  

175

  

11

  

 

  194

  

0

  

121

  

 

 

  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精心组织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一系列培养培训和听课磨课工作,2020年的教学竞赛工作基本稳定。在全省教育教学能力比赛中,学校三个首次入围省赛的教学团队中的11名教师参与了省赛的角逐,最终获得了三个省级二等奖的好成绩。但在全省优秀论文、教学软件和优质课比赛中,学校的参与人数和获奖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教师参与和投入略显不足,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改进。

  

表3-3-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竞赛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信息化大赛获奖(人)

  

优质课获奖(节)

  

教学软件获奖(件)

  

论文获奖(篇)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2018~2019

  

2

  

3

  

0

  

0

  

3

  

4

  

0

  

2

  

6

  

0

  

3

  

3

  

2019~2020

  

0

  

11

  

3

  

0

  

1

  

0

  

0

  

1

  

2

  

0

  

4

  

4

  

 

 

  2020年的教科研工作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略有进步,教师发表论文数量较往年提升较多,增加了30余篇。编写一般教材数量基本持平,教学研究项目较上一年度显著增加,滁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获得三项立项,省职教学会课题获得四项立项(重点一项)。此外,学校还对教科研奖励制度予以修订,进一步加大对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活动的支持和奖励,鼓励教师以科学研究带动常规教学,提升常规教学质量。

  

表3-3-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科研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主编规划教材(本)

  

CN刊物

  

发表论文

  

(篇)

  

研究课题(项)

  

国家级

  

省级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2018~2019

  

0

  

2

  

37

  

2

  

4

  

0

  

2019~2020

  

0

  

0

  

68

  

2

  

7

  

3

  

 

 

  学校通过校级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广大中青年教师队伍中建设优秀团队、发掘后备人才,提高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再次启动校级“专业带头人”等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加强骨干教师培养。

  

4.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学校各项工作。在做好对合并整合前各项工作详细梳理的基础上,重视对学校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在充分尊重全校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广泛听取合作高校、高职院校和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十三五规划》。在学校十三五规划的引领下,学校各部门围绕规划分别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教科研工作规划、新校区建设规划、信息技术建设规划等八个子规划,对学校办学层次进行了准确定位。

  

表3-2-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质量监控基本情况一览表(补充)

学年度

  

专业建设与教学指导组织(个)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件)

  

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份)

  

完善专业课程标准(份)

  

完善专业实训教学标准

  

全面教学质量监控活动(次)

  

实施教学工作诊改学校(所)

  

2018~2019

  

1

  

4

  

20

  

45

  

21

  

16

  

1

  

2019~2020

  

1

  

3

  

25

  

48

  

20

  

16

  

1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为市委、市政府精心遴选,均是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管理干部。学校校长、党委书记系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工作二十年来,先后在安徽科技学院、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安徽滁州技师学院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熟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拥有卓越的治校方略。学校其他领导干部也是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管理干部,拥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丰富的职业教育管理经验,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较高,符合中专学校干部任职要求。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中层干部队伍。管理部门设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总务处、财务处、招生就业处、鉴定中心、实训中心、信息中心,教学部门分为四个系(部),分别是:机电与汽车工程系、经贸与信息工程系、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社会文化艺术系;团委和工会也按照相关规定正式设立。整体来看,中层干部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干部占据主体,全部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业结构涵盖学校四大专业群。

  学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学生学籍的文件精神,并根据我校实际,认真做好相关规章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认真做好学生学籍登记及异动处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依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并印发《安徽滁州技师学院中职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暂行)》《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学生档案管理办法(暂行)》《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学生休学与复学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二是推进信息系统建设,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全国技工院校电子注册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通知》文件精神,开展我院学生电子注册与统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工作,做到实际在校生情况与系统相一致。学校建立规范化的资助工作领导管理体系,强化学生资助管理制度与政策执行,提高资助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矩意识、服务意识与业务水平,全面提升以学生资助规范化管理为目的,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一方面国家助学金发放规范,另一方面校内资助资金足额提取、足额使用,管理规范。

  

表3-4-2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规范管理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管理岗位

  

管理人员(人)

  

管理制度(项)

  

学习培训(次)

  

大型管理活动(次)

  

运用信息化的管理人员(人)

  

案例成果(件)

  

2018~2019

  

教学管理

  

 

  11

  

 

  9

  

 

  8

  

 

  4

  

 

  8

  

 

  2

  

学生管理

  

 

  25

  

 

  38

  

 

  11

  

 

  14

  

 

  25

  

 

  13

  

财务管理

  

 

  1

  

 

  8

  

 

  10

  

 

  8

  

 

  6

  

 

  5

  

后勤管理

  

 

  9

  

 

  14

  

 

  4

  

 

  2

  

 

  5

  

 

  1

  

安全管理

  

 

  23

  

 

  4

  

 

  2

  

 

  4

  

 

  3

  

 

  3

  

科研管理

  

 

  1

  

 

  4

  

 

  5

  

 

  2

  

 

  1

  

 

  1

  

2019~2020

  

教学管理

  

16

  

12

  

13

  

4

  

10

  

2

  

学生管理

  

 

  25

  

 

  38

  

 

  11

  

 

  14

  

 

  25

  

 

  13

  

财务管理

  

 

  1

  

 

  8

  

 

  10

  

 

  8

  

 

  6

  

 

  5

  

后勤管理

  

 

  9

  

 

  14

  

 

  4

  

 

  2

  

 

  5

  

 

  1

  

安全管理

  

 

  23

  

 

  4

  

 

  2

  

 

  4

  

 

  3

  

 

  3

  

科研管理

  

 

  1

  

 

  4

  

 

  5

  

 

  2

  

 

  1

  

 

  1

  

 

 

  学校为院系两级管理模式,学校保卫处是学校安全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指挥下,保卫部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工作方针,以服务于师生为宗旨,以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为目标,重点加强校园治安防范、交通管理、火灾预防、安全教育以及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各安全责任部门通过强化日常管理,加强重点防控,不断加强“三防”建设水平,不断推进安全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地保证了教学、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几年来,学校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学校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各处室系部联动的管理制度体系,积极开展“教风规范年、学风建设年、管理质量提升年”活动,通过各项专项活动,加强对教风学风的深刻理解,认识到教风的实质是教师集体教学行为的规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体现,学风建设就是要促使学生养成不断进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具有工匠精神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发自内心的要学习,努力实现“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的根本转变。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学校规范管理工作,各项工作风貌焕然一新。

  

5.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建设A类学校的目标,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充分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改进德育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学校精神内涵,注重德育教育方法创新;进一步加强一体化教学改革和专业课程建设;规范学校教材选用与管理,深入推进校企融合、工学一体,全面提升技工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

  

3-5-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德育教师(人)

  

开齐开足德育课的专业(个)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个)

  

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次)

  

企业参与文化活动(次)

  

社区参与文化活动(次)

  

 

  2018~2019

  

 

  15

  

22

  

8

  

18

  

8

  

25

  

 

  2019~2020

  

16

  

25

  

10

  

5

  

8

  

18

  

 

 

  学校党团机构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完善,工作卓有成效。学校确立“以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建设优良学风为抓手”的德育工作思路,积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了“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合力育人”六方协同育人机制。

  

表3-5-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国家级竞赛(项)

  

省级竞赛(项)

  

校级文明风采活动(人)

  

参加数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参加数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2018~2019

  

 

  

 

  

 

  

 

  

 

  0

  

 

  0

  

 

  0

  

 

  0

  

 

  1286

  

2019~2020

  

 

  

 

  

 

  

 

  

 

  0

  

 

  0

  

 

  0

  

 

  0

  

 

  1208

  

 

 

  一是大力开展工匠精神教育。通过专家讲座、企业实践、专项活动、课程开设、优秀教学成果展示等活动在全校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二是充分发挥管理育人功能。建立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各处室系部联动的管理工作机制。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各处室系部为成员单位的学生工作委员会,统领学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三是充分发挥服务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认真开展心理测评、心理健康指导、心理检查咨询、心理健康拓展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是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功能。我校积极开展了健康生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引导优良学风形成。团学工作成果丰硕,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多项荣誉,是第二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单位。五是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发网络德育资源,优化校园网站、公众号等网上宣传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网络素养,打造清朗的校园网络文化。培养了一批精品社团,着重扶持国字号“凤画”、“凤阳花鼓”社团建设,加大文化传承投入力度,培育传承传统文化品牌活动。六是充分发挥合力育人功能。我校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微信群、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家校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沟通和反馈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等情况,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校共育实效。

  

3-5-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组织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基础团组织(个)

  

学生团员(个)

  

大型团日活动(次)

  

学生会人员(人)

  

学生会大型活动(次)

  

学生社团(个)

  

社团活动(次)

  

 

  2018~2019

  

112

  

1724

  

8

  

266

  

24

  

16

  

12

  

 

  2019~2020

  

126

  

1010

  

6

  

130

  

19

  

17

  

50

  

 

 

  学校团委持续深化共青团改革,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团委领导、总支协调、支部落实”的工作机制,以“智慧团建”为抓手,逐步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局面。学校现有基层团组织126个,包括4个团总支,90个团支部,32个毕业生团组织。在校党委领导下,建立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主体,以学生社团为外延手臂的“一心双环”新格局。目前学生会共132人,全年举行大型活动19次。建立健全学生会、社团管理章程、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通过完善社团指导教师选聘制度,对社团进行管理、指导和监督,引导社团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团结、教育、联系、服务学生的功能。建设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社团,重点扶持“凤阳花鼓”、“凤画”国字号社团建设,推动传统艺术形式进校园,鼓励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目前,学校注册社团有17个,其中表演艺术类社团12个,军事战术社团3个,体育社团2个,社团成员共600余人,涵盖学术科技类、公益实践类、军事战术类、文艺体育类和兴趣爱好类等多个类型。每年组织社团活动50余场次,参与人数3000余人次。

  

6.党建情况

  2019-2020年,在市委教体工委、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学校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担当作为,深化党建工作内涵,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表3-6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党建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基层党组织(个)

  

教职工党员(人)

  

学生党员(人)

  

党建活动(次)

  

参与党员(人)

  

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人)

  

学生党课教育(次)

  

接受党课学习学生(人)

  

2018~2019

  

8

  

172

  

0

  

216

  

172

  

0

  

0

  

0

  

2019~2020

  

8

  

179

  

0

  

128

  

179

  

0

  

0

  

0

  

 

  学校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落实党委主要责任和“一岗双责”,重点抓好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坚持集中学习研讨与个人自学、革命传统教育与警示教育、听取专题报告与开展座谈研讨等方式相结合,先后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党内法规选编》等学习材料配发至党支部和党员个人,加强全校党员思想政治建设。印发《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师学院)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实施办法》(校党发〔2020〕25号),将政治理论学习覆盖到全体教职工,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1次、不少于2课时,按照校党委“以上率下、点面结合”的要求,以少数带多数,以党员带群众,严把教职工意识形态关。

  学校推进党性教育多样化。年初组织抗疫捐款28750元,部分党支部自发进行二次捐款;组织党员干部集体观看《村路弯弯》、《郭富山》等一批教育题材影片;落实“党课开讲啦”要求,拍摄了“长征精神 永放光芒”视频党课,经市委教体工委推荐至滁州市组织部参与评比,又作为市级优秀党课代表被市委组织部推荐至省委组织部参评。各党支部与不同社区签订联创共建协议、开展学习交流,有效拓宽了党性教育外延。开展庆祝建党99周年系列活动,评选表彰“先进党支部”1个,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14人。

  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多种方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全校党员教师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不断提高,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自觉意识显著增强,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成为全体党员教师的自觉行动。

  

四、校企合作

  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规范校企合作行为,制定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校企合作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进校企合作规范化,积极融入行业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的作用,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加快推进学校快速发展,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

  

表4-1-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基本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合作企业(个)

  

订单培养(人)

  

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个)

  

共同开发课程(门)

  

共同开发教材(种)

  

输送兼职教师(人)

  

捐赠设备值万元

  

接收毕业生就业(人)

  

案例成果(份)

  

2018~2019

  

25

  

860

  

3

  

0

  

2

  

22

  

0

  

1680

  

1

  

2019~2020

  

20

  

0

  

0

  

0

  

0

  

0

  

0

  

315

  

0

  

 

 

  努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目标之间的无缝对接,是我校一直坚持的特色发展道路。在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推进了学校与企业间的进一步深入合作。

  2020年,学校先后康佳电子、东菱电器、胜华波汽车电器、冰心幼儿园、龙蟠幼儿园等与2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习教学、培养师资队伍,学生的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交替进行,企业协同进行学生管理和教学监督,有力推进了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

  经贸与信息工程系在电子商务专业开展试点工作,与滁州市云伙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现工作,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校本教材建设、一体化实训场所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探索与实践。

  

表4-1-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试点专业(个)

  

合作企业(个)

  

试点班级(个)

  

联合招生招工(人)

  

企业师傅(人)

  

研发人才方案(人)

  

共同开发课程(门)

  

共同开发教材(种)

  

案例成果(份)

  

2018~2019

  

1

  

1

  

1

  

30

  

3

  

5

  

2

  

2

  

2

  

2019~2020

  

2

  

2

  

2

  

60

  

5

  

8

  

2

  

4

  

2

  

 

 

  机电与汽车工程系在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技术、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分别与滁州康达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安徽信盟装备有限公司、滁州麦道电梯有限公司、滁州瑞格电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协议,成立校企合作冠名班,从2018级数控加工技术五年高技班、2018级机电一体化五年高技班、2019级电梯工程班共选派21名品学兼优、专业能力突出的学生赴康达公司、信盟装备有限公司、滁州麦道电梯、瑞格电梯有限公司进行为期六个月的企业实践学习活动,由企业安排带班师傅,系部主要负责人及班主任跟进学生入企后的生活安排、定期赴企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确保学生在企业的人身安全及心理安全,针对在学徒制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和企业带徒师傅及时沟通,了解学生在企学习情况。

  

2.学生实习情况。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建立完善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结合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要求,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实践内容无缝对接。学生接触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加了工作体验度,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将各专业学生送入康佳电子、永强汽车、金之星奔驰4S店、东菱电器、胜华波汽车电器、冰心幼儿园、龙蟠幼儿园等近20家企业开展顶岗实习活动。顶岗实习学生达315人,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对市直两区企业用工帮扶任务。

  在顶岗实习中,学校按照有关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新政策和规定,与顶岗实习企业签订了实习责任保险、实习报酬等相关协议,并实施了有效的监督、检查。

  

表4-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用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校外实习基地(个)

  

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人)

  

实习基地接待学生(人次)

  

接受半年顶岗实习学生(人)

  

2018~2019

  

30

  

1386

  

2400

  

1680

  

2019~2020

  

20

  

315

  

800

  

315

  

 

  学生在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实习与顶岗见习时,由企业为学生购买责任保险,做到覆盖到每一位实习学生。学生的实习报酬同样由企业提供,并保证学生在企业实习时的报酬与企业职工相同。实习学生满意度较高,满意率达90%以上。

  3.集团化办学情况

  职教集团是一个由学校、企业、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多个成员按照资源共享、平等互利、合作发展的原则组成的产教共生体。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其成员单位提供了资源共享平台,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在质量和数量上均达到供需平衡。在确保学校与企业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由分散到集中共享的转变。2020年,集团工作克服疫情困扰,基本保持稳定。

  

表4-3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集团化办学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职教集团数(个)

  

吸纳行业协会(个)

  

吸纳企业(个)

  

吸纳中职学校(所)

  

吸纳本科学校(所)

  

吸纳高职学校(所)

  

集团开展活动(次)

  

2018~2019

  

1

  

5

  

104

  

10

  

1

  

2

  

15

  

2019~2020

  

1

  

5

  

122

  

10

  

1

  

2

  

16

  

 

  作为滁州职教集团副理事长单位,我校秉承“合作交流、共建共享、共赢发展”的服务宗旨,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实现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师资共享、厂房和设备共享、技术共享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在集团统筹调配下,学校与职业技术学校之间实现了教师双向流动,有力解决了部分专业师资的紧急缺口。同时通过校际之间、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促使职教集团内校企合作、校际合作制度化和常态化。

  

四、社会贡献

  1.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教育工作,注重德育和技能教育的全面提升。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努力构建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级职业技能竞赛机制。按照全员参与、层层选拔、以赛代练的要求,竞赛成绩一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在2019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获得一等奖5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6个,团体总分全省居于前十名。近三年共有34名学生获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5名学生获得国家技能大赛二等奖。

  

表5-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毕业生

  

(人)

  

获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人)

  

获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

  

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人)

  

直接在本地就业的毕业生(人)

  

升入高校的毕业生(人)

  

用人单位满意度(%)

  

2018~2019

  

1880

  

768

  

 

  

1242

  

900

  

638

  

98.5

  

2019~2020

  

1409

  

376

  

376

  

661

  

628

  

748

  

98

  

 

 

  近两年,学校加强与本地大型企业合作培训,与华塑、烟草专卖局、中国电信等5家企业达成了长期定点培训协议。学校鉴定中心进一步加强政治业务知识学习,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职业培训机构管理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规范培训程序,确保培训质量;做好新成长劳动力技能储备;积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2.社会服务

  学校成立以来,教育规模稳定,学历教育人数保持在5500人以上,建立了完备的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质量得到了滁州及长三角地区众多企业的一致认可,毕业生供不应求。

  

表5-2-1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培训服务情况一览表

  

年度

  

职业培训总数(人次)

  

企业员工培训(人次)

  

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人次)

  

新型职业农民(人次)

  

农村实用技术(人次)

  

扶贫脱贫培训(人次)

  

退役士兵培训(人次)

  

2019

  

9171

  

6207

  

2964

  

 

  

 

  

 

  

 

  

2020

  

7521

  

1849

  

5555

  

 

  

 

  

 

  

117

  

 

  近三年,我校承担滁州市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特殊工种操作证培训、驾校培训与交通运输从业资格培训工作,形成了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

  

表5-2-2 近两学年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技术服务情况一览表

  

 

  学年度

  

 

  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次)

  

 

  参与企业技术推广(次)

  

 

  参与企业技术培训(人次)

  

 

  参与文化传承活动(次)

  

 

  参与文明创建活动(次)

  

 

  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次)

  

 

  2018~2019

  

 

  1

  

 

  3

  

 

  26

  

 

  10

  

 

  24

  

 

  32

  

 

  2019~2020

  

1

  

4

  

18

  

16

  

22

  

9

  

 

  学校致力于为滁州经济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技术技能人才。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原则,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本地就业率70%以上。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同时,我校还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将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中,支持学生自主创立社团,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在校生连续获得安徽省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包括培训服务、技术服务、文化传承等。

  

3.对口支援

  继金寨支教、新疆支教工作之后,学校目前没有承担具体的对口支援项目,但是学校在对口支援工作上从未止步。2020年,学校先后参与了社区困难群众帮扶、县级职教中心帮助工作,组织教师和专家参与了部分县区学校的专业建设论证和听课评课工作。

  4.服务抗疫

  开学之初,学校提前谋划,在2月4日成立了线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线上教学工作方案,统筹安排新学期教学工作。结合学校网络教学平台,教学部门将新学期线上教学工作分为三个阶段,2月10日起组织开展防疫情知识、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课程的在线教育学习;2月17日起开展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的在线复习教学;3月起结合疫情发展情况,继续做好线上教学工作。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体局“停课不停学”有关要求,学校进一步更新了线上教学工作方案,一方面加强线上教学资源的审核与监管,通过遴选优质教学资源,确保网络教学空间清朗、纯净,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丰富网络教学的形式,将网上学习与学生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在线发布书法、绘画、剪纸等作品,以才艺展示声援武汉,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针对部分网络学习条件困难的学生,学校坚持因人而异的政策,对不具备网络学习条件的学生布置读书、家庭劳动、身体锻炼等不同形式的任务要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结合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平台的各项教学管理功能,对线上课程运行情况实时监控,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不减、标准不降”。各教学团队对接相应班级,同步开展线上学习指导,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好记录,对学生反馈问题及时解答。

  学校复学后,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认真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学校组织领导班子和中层班子实地查看食堂、教室、寝室、隔离观察室等重点场所,详细了解师生个人防护、校园环境消毒、应急处置等情况。针对学生用餐防范聚集、上下课防范聚集和进入宿舍聚集等重要问题。校领导要求,要高度重视防疫工作,切实做好防控措施,要把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确保安全、有序,还要有打“持久战”的精神,帮助学生积极调整心态,引导其尽快全力以赴投入到学习中,做到让社会放心、家长放心、学生放心。

  此外,学校还专门组织了抗击疫情的募捐活动,学校教职工捐款28000余元,为抗击疫情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举办者履责

  1.经费

  滁州市人民政府高度关注职业教育,切实落实各项经费保障机制。市教体局《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市级统筹的实施意见》(滁教体职成〔2016〕43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教育经费保障的统筹,确保我市职业院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不低于省定标准,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并按照地方教育附加费30%的比例设立职业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近两年,学校生均经费8000元左右。学校是一级预算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除了生均拨款外,还包括省级以上追加资金、项目资金以及技能培训鉴定中心收缴的培训费收入、学校收缴学生的住宿费、门面房房租收入等非税收入。学校办学经费有保障,能满足正常的工作及教学的需要。

  

表6-1 近两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一览表

  

年度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万元)

  

生均拨款(元)

  

项目投入(万元)

  

 

合计

  

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

  

(万元)

  

 

小计

  

公共财政教育经费(万元)

  

其他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万元)

  

 
 

2019

  

8468.92

  

8468.92

  

6975.89

  

1493.03

  

0

  

5500

  

3546.67

  

 

2020

  

8081.79

  

8081.79

  

6463.79

  

1618

  

0

  

5500

  

3511.65

  

 

2.政策措施

  目前,学校由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校在政策支持、项目申报等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正在积极争取市政府的支持,以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扶持,更好地实现我校的跨越发展。2020年以来,地方政府和市教体局先后出台了政策文件,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我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帮助。目前,学校的常规工作比较稳定,但在生均经费、教师队伍编制等方面还存在一校多制的问题亟待解决。

  

表6-2  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情况一览表(办公室)

  

年度

  

序号

  

文件名称

  

文号

  

发文单位

  

2020

  

1

  

滁州市教育体育局转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滁教体职成函﹝2020﹞151号

  

滁州市教体局

  

2

  

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

  

皖政办201924号

  

滁州市人社局

  

 

  七、特色创新

  

案例一

  

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志愿服务活动

  我校围绕学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工作,拓展志愿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务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于2016年9月成立了“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师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学校下设四系,在校团委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各系团总支以“立足学校、服务师生”为基础,以“融于社会,服务社会”为依托,创新载体,先后成立了“小齿轮”、“蒲公英”、“螺丝钉”、“芯驱动”四支志愿服务队,与学校志愿者协会形成“1+4+X”志愿者品牌,为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平台。

  学校青年志愿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事业,在服务学校周边社区、敬老爱幼、关注弱势群体、扶残助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受到省市媒体多次报道。学校累计注册志愿者人数累计达2100人,实现了团员全注册,每年累计参与志愿服务3000人次,营造了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多次荣获滁州团市委评选的“滁州市最美志愿青年服务队”称号,多位老师和学生荣获“滁州最美青年志愿者”称号。学校也成为第二批“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学校”创建单位。

  一、高度重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

  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由校团委负责,并派专职团干部指导工作。学校团委以“规划、指导、示范、服务、监督”的职能定位,在尊重各系主体性和专业特色性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有效指导并积极督促学校志愿者协会及各系志愿者分会自主工作。不断探索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拓展志愿服务领域。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通过召开团总支例会、志愿服务工作总结会议,及时总结青年志愿者服务中的经验和不足,适时地调整工作计划。

  (二)健全保障奖励机制。

  1.坚持加强学习培训,注重提高志愿者整体素质。

  积极鼓励我校广大志愿者参加其他校内校外其他服务队的志愿服务活动,学习志愿者活动工作的先进理念。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阵地,开展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章程等学习活动。

  2.在配合上级团组织各项活动的开展时,加强宣传动员,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有效服务,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活动前精心策划、活动后及时总结、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形式,将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学生素质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

  二、创新载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活动,推动形成学校志愿服务品牌。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广大师生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青年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志愿者服务协会主动承担了招生宣传、迎新接待、滁州市技能大赛、美化校园环境等各项活动,在“12·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中,校志愿者协会和各系部志愿服务队面向校园内外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活动,旨在倡导志愿精神,彰显志愿服务理念,引导青年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二)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上级组织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树立学校良好的外在形象。

  1.我校志愿者积极参与了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各类市级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应邀参加滁州市文明办、市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社区欢乐行”节目演出并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参加滁州市首届网络联欢会、保护母亲河植树造林、世界青年技能日宣传活动、“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宣传等志愿者活动。

  2.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开展敬老爱幼及留守儿童关注活动。大力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关注留守儿童、特殊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多次走进扬子敬老院、全椒马厂小学、来安特殊教育学校、南谯区汪郢小学送温暖献爱心,定期向他们赠送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帮助他们解决了部分实际困难。

  3.积极开展扶残助困活动,用爱构建和谐社会。茶农耿保军,家住滁州市施集茶乡大鳖盖山下的姚李村民组,12年前妻子患脑瘫残疾常年坐轮椅,生活不能自理,全靠耿保军悉心照料,身怀木工技能,却无法外出打工。学校志愿者长期帮助耿保军一家进行茶叶采摘,志愿者们不怕晒不怕累,发扬志愿服务精神,为他分担有机茶园的打理工作。

  4.注重建立志愿者活动长效和有效机制,与市图书馆联合建立“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基地”,与滁州市龙蟠社区、南门社区长期结对,促进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三)青年志愿者服务协会的广大志愿者在用他们优质的服务、无私的奉献精神,树立自身美好外在形象的同时,校团委通过校园网站、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方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大力营造声势,使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品牌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不断推广,号召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真正做到服务一方,宣传一方,带动一方。

  志愿服务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密相连。只有充分、深刻地理解志愿者精神的实质,才能使志愿服务活动取得更进一步的成效。我校将继续秉承“就近、需求、持久”的原则和“饮水思源、反哺故土”的传统美德,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带领志愿者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投身推进“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的建设中去,弘扬志愿者精神的时代意义。

  

案例二

  

创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打造国防教育校园文化

  

——国防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案例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履行学校国防教育神圣职责,充分发挥学校国防教育综合育人功能,着力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学生国防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内涵发展。2017年,我校开始筹划国防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2019年8月,学校正式启动国防教育示范校创建工作。现将我校国防教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简介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建立相关制度。我校高度重视国防教育,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四至五个教学班为一个大队、一个教学班为一个中队、一个小组为一个区队的准军事化组织架构,制定了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准军事化教育和管理制度。

  (二)创新模式,优化师资队伍。为了破解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难题,学校引进11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德才兼备的退役军人作为国防教育教官,充实学校国防教育师资力量,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教育和管理,进行常态化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强化学生国防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对国防教育教官进行学生工作和德育工作相关业务培训,同时,还邀请知名国防教育专家对班主任等教师进行国防教育工作培训。学校通过国防教育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制和沟通平台,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学生教官队和校园文明督导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了由国防教育教官为主导、学生教官为主体的准军事化管理机制。

  (三)创造条件,加强各类保障。学校不断创造条件,加强国防教育教学设施、资金、教材、环境等保障。学校通过宣传展板、电子屏、互联网、黑板报、国防教育类图书资料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教育。在每年度的经费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国防教育专项经费。编写了国防教育校本教材——《国防教育读本》。逐年完善国防教育条件和国防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学校还充分利用本地国防教育资源,建设国防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与驻地部队积极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四)改革课程,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形成了每天早晨会操、每天下午第3节课为军事体育课和国防教育理论课的国防教育课程制度,并积极探索将国防教育与学生课外活动、晚自习有机融合。学校已组建国旗班、礼仪社、军事战术社、军事格斗社等国防教育学生社团;开展国防教育为主题的队列会操评比、知识竞赛、书法比赛、板报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内务、操行等检查评比,持之以恒地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充分利用新媒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关心和支持的学校国防教育的良好氛围,形成育人合力。

  二、特色工作

  (一)执行准军事化一日生活常规制度。学校制定并执行了《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一日常规制度》,学生从早晨6:00听到起床哨音后立即起床,到晚上9:50听到熄灯哨上床就寝、保持安静,每个时间点都有严格的作息规定,切实做到学习、生活节奏张驰有序、科学高效。

  (二)实行操行评定量化积分制度。学校制定并执行了《准军事化管理学生操行评定实施细则》,每名学生每个星期的操行基本分为100分,考核内容包括课堂、会场、军事体育课、仪容仪表、宿舍管理等方面。操行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层次,并将评定结果运用于学生奖惩和能否毕业的依据之一。这一措施是学生养成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抓手,效果非常明显。

  (三)实施午休夜间岗哨制度。中职生的自控能力大多较差,很多是手机不离手。自制定岗哨制度后,学生午休、晚上就寝都有岗哨进行站岗执勤,维持宿舍就寝秩序,监督按时上床休息。曾经熬夜玩手机、休息时间吵闹等现象得到了根本性改变,现在我校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开展文明素养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国防教育教官们利用每次早会操、军体课等各种整队集合前几分钟,引导学生集体学习和背诵《学生手册》《弟子规》等内容,并结合校园文明督导活动,持续开展文明素养教育,学生文明习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潜移默化地逐步养成。

  (四)开展高标准7S文化建设。学校按照准军事化标准制定并严格执行7S制度,着力打造具有国防教育内涵的特色7S文化,真正做到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健康、素养”,这种准军事化管理与7S管理深度融合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职业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宿舍管理中的具有普遍性、瓶颈性的难题。

  (五)实行学生教官队和校园文明督导队制度。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建立了思想政治进步、道德品质优秀、军事技能过硬、组织纪律严明、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教官队和校园文明督导队。这两支队伍每天按时执勤、履职尽责,他们是国防教育教官和学生工作人员的得力助手,既促进了文明校园建设和学校学风、校风建设,又锻炼了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学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社团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功能。一方面,组建了国旗班、礼仪社、军事战术社等国防教育学生社团;另一方面,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各类文体活动,使学生课余生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让学生寓教于乐,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建设成效

  我校的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国防教育校园特色文化。学校建立了早会操、晚查寝、内务检查、夜间岗哨、国防教育课、军事体育课、礼仪规范、手机使用纪律、就餐纪律、操行量化考核、学生教官队、校园文明督导队等准军事化教育与管理制度。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明显提高,国防素养和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健身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和休闲习惯,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健康的情趣情操。我校的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得到了政府、社会、家长等各界的好评。

  

案例三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2017年1月10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规划”总体目标,结合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具体要求,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努力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为贯彻落实“规划”精神,围绕教育结构性改革主线,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先后启动了“教风规范年”“教学改革年”“质量提升年”等一系列活动,探索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践途径。为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学校在广泛征集学校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强基、启智、搭台、借势、融合、创新、起航”为主线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努力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强基:夯实硬件基础

  2016年,学校再次整合以后,对全校信息化教学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教师教学电脑普遍缺乏,师机比约为1:2;105个教学班级中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班级仅有48个,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率不足50%;学校南北校区教学班级基本依靠有线网络接入。为强化硬件基础,改善设备条件,学校在2017年新增了27套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南校区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全覆盖;2019年,学校实现校园无线网络的全覆盖,教师、学生在校园内随时享受免费上网服务;2018年和2020年,学校再次采购了39套智慧黑板设备,新建的两幢教学楼实现了多样化教学应用的全面升级,助力实现“研讨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启智:开阔教师眼界

  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调研发现:90%以上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还停留在PPT教学的阶段,认为用PPT课件开展教学工作就是信息化教学;同时,仅有20%左右的教师能够自主制作PPT课件,能够制作FLASH课件的教师更是屈指可数。为启发教育智慧,提升信息化素养,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校内举办的FLASH课件制作培训和PPT课件制作比赛;二是参加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和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拓宽教师眼界(先后有多名教师在全省和全国获奖);四是及时凝练教学成果,将实践应用转化为课题研究项目,实现系统提升。

  

搭台:建设教学平台

  在探索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发现: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缺乏相应平台的支撑,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大多数用U盘存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之间缺乏过渡的媒介,被生硬地割裂开。最初,老师自发采取了网盘存储视频、QQ实时互动、问卷星发布客观题等手段,开展信息化教学。但在实践过程中,不同平台和技术媒介的混搭,造成了教学的极大不便。经过多方论证,学校决定引进网络教学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最终,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凭借强大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课程优势,顺利入围我校平台建设项目,并持续开展了四年的平台应用服务。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为我校提供了PC 教学版块和学习通App应用功能。

  

借势:引进优质资源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之初,学校大部分教师是抱着迟疑和怀疑态度的,仅有少数参加了信息化教学比赛的教师对平台表示支持和欢迎。为了让教师理解和认可平台,学校适时借势,引进了超星集团的30门优秀网络课程,课程涵盖了德育、心理健康、实用礼仪等基础课程和一系列专业课程。每一门课程中都包含了教案、课件、微视频和课后习题等内容。网络课程的出现,打破了教师的传统观念,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此后,企业培训讲师从青年教师开始培训,一步步向中年教师到老年教师延伸,最终实现了一线教师的全员培训;同时,为了确保应用实效,学校编写了教师(学生)学习通使用手册,组织开展了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比赛,采取师生在线教学的形式开展教学竞赛,强化教师对网络教学平台和线上教学的认识,加深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

  

融合:自主建设探索

  知易行难,在混合式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学校千方百计做好支持与引导。学校参照省级质量提升建设项目方案,制定实施了校级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对参与教学改革,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予以立项支持,项目参与人员在教学质量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级晋档中予以加分奖励。学校还采取校企融合、合作共建的模式打造网络课程:由学校拟定建设课程,企业派出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予以支持和指导;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先后共建了基础会计、PLC基础与实训、汽车电控原理与维修等10门网络课程,培养了数十名熟悉网络教学的一线教师;在2017-2020年间,学校多名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奖,方立晨、秦静、郑贤龙团队获得了改革后的信息化教学比赛(2019年教育教学能力比赛)滁州市首个一等奖。

  

创新:考核评价改革

  2019年,学校继续推进校级质量提升工程,围绕混合式教学探索,立项了3项课题、10门网络课程和154门教学试题库。基于试题库建设基础,学校自2019年起,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课程已经全部实现在线测试,学生日常出勤、平时作业、单元测试和随堂提问等过程性考核全部由学习通App记录在案,真正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融合。基于网络课程建设,学校非全日制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和考核,获取了学习积分,实现了学分转换;同时,学校教师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教师团队建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平台中共建共享资源,有效实现了集体备课和资源共享。立足教学改革,展开教学研究,学校多项课题获得省市级立项,教师围绕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发表论文十余篇。

  

起航:教学改革正前行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国,学校积极落实省教育厅和市教体局关于“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2月10日就启动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在线教学期间,日均活跃用户1861人,日均访问量20000次以上,安徽教育网专门报道了我校线上教学工作。

  疫情带来了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教育理念的更新,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对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也是恰逢其时。目前,学校更多是从宏观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组织体系上展开探索,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还需要一线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在混合式教学质量监控上还需要教学管理部门科学评价与总结。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我们将牢记职业教育历史使命,不忘各级领导关心嘱托,切实做好改革探索,勇立时代潮头。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速,学校现有两个校区,目前办学条件受到制约,与省内高水平中专学校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距;二是人才培养结构有待优化,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三是学徒制等课改面有待拓宽,还局限于部分系部的少数专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的建设需求还有相当距离;四是“双师型”高水平师资缺乏,不能满足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

  (二)改进措施

  一是主动作为,争取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尽快推进新征地块的建设施工工作,加快北校区搬迁进程,形成统一的办学格局;二是积极调整学制机构,提升五年制招生比例,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规格,更好地服务滁州经济;三是深入推进,进一步加大学徒制试点工作覆盖面,扩大学徒制改革试点专业,实现课程改革新目标;四是加强高水平师资的引进和培养,构建一支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一年来,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团结一致,开创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在规范管理、课程改革、教学竞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制于学校整合时间较短,学校新校区尚处于加快硬件建设的过程,学校软硬件实力与省内高水平中专学校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上级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我校的指导与帮助,全校教职员工也将继续努力,为加快实现A类学校办学水平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