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着力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三全育人”工作实效,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为重点,全面深化“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一体推进的“三全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把牢育人的方向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人才培养首要位置。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确保育人的科学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与时俱进,优化内容、改进方法、创新载体,激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3.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育人的针对性。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找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环节,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扬长补短,精准施策。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三全育人”与时代发展契合、与现实需求对路、与学生成长合拍。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育人的协同性。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处室系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将育人纳入工作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把“三全育人”工作纳入部门、教职工个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三、主要内容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教材选用、课堂教学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思政教研室建设标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加强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牵头部门:教务处)
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工作。认真梳理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其他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实训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技能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教师立德树人考核评价,修订完善相关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将思政素材挖掘、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学习指导、教学过程管理、学习效果等纳入教师课堂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评选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育人格局。(牵头部门:教务处)
3.加强人文类校本课程建设。以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为主线,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素材,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道德和人文素养的人文类校本课程,打造一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系列品牌人文类校本课程。(牵头部门:教务处)
4.不断改进学校体育教学。严格规范地开展体育教学,着力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坚持我校特色的晨操和军事体育课制度;严格执行与学生体质测试相关要求,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质。(牵头部门:教务处、学生处)
5.改革学生劳动教育课。建立健全学生生活劳动、实习实训等生产劳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劳动课建设。劳动课指导教师要明确劳动任务,提出劳动要求,指导学生劳动,培育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劳动情感,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劳动教育课管理,做好对每一位学生劳动课考核评价,纳入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牵头部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6.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完善学校相关科研管理办法,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科学研究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广大教师要充分发挥科研平台、科研项目的育人功能;鼓励师生开展技术技能创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师生创新能力,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取向,培养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立志报国的奉献精神。(牵头部门:教务处)
(三)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7.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社区、企业、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实习基地。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建立社会实践精品项目支持制度。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积极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积极组织学生技能竞赛,做好各项学科竞赛组织、选拔、指导工作。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按年级、分阶段实施全过程就业创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德育教育资源,鼓励引导校企共建德育实践基地。加强实习实训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教育贯穿学生实训实习全过程,校企双方共同开展、共同评价。完善支持机制,积极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就业创业教育、志愿服务活动、军事训练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牵头部门:教务处、招就处、团委、学生处)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8.依托滁州文化资源,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依托滁州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意识培育,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文化建设活动,大力扶持“凤画”“凤阳花鼓”第二课堂建设,将我校努力建设成“凤画”“凤阳花鼓”传统文化传承重点基地,引导高雅艺术、非物质文化走近师生。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充分利用滁州的纪念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重要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组织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复兴重任”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育人全过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培育、选树和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和案例。(牵头部门:办公室、教务处、团委)
9.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点、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进一步提炼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培育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深入开展校史校歌和“一训三风”学习教育,将之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必修内容。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创设简洁、实用、素雅、美观的物质文化。加快校史馆和校园文化展示馆建设,优化校园文化宣传教育平台;优化校内自然景观、教学楼栋、学生宿舍、公共服务设施的育人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立德树人文化氛围,推动实现校园建设达到实用、审美、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修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校纪、校规、守则等,健全制度文化。开展多彩的德育文体、综合实践等活动,丰富师生的校园活动文化。精心打造我校凤画和凤阳花鼓传承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文化、社团文化、文体文化、国防教育文化、7S文化等特色校园文化。优化学校 “1+4+X”志愿服务体系,持续提高志愿服务文化教育影响力。鼓励创建精品社团的活动品牌,努力实现“一团一景”。深入发掘我校学生先进典型事迹,持续开展各类“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加强对模范人物、优秀学生宣传学习,利用身边的榜样教育引导学生。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每年定期(3月-5月)评选一批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和文明学生。(牵头部门:办公室、团委、学生处)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0.加强网络管理,用好网络阵地。强化网络意识,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强化网络育人载体,扩大网络育人覆盖面,提高学校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和应用新媒体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编制《学校师生网络素养指南》,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强校园舆论阵地建设,努力打造网络阵地最强音,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开发一批贴近学生实际、传播力感染力强的优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打造清朗网络为目标,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工作队伍,有效整合学校网络新媒体工作队伍和阵地资源。(牵头部门:信息中心、办公室)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育人实效。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讲授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开展宣传活动,继续办好心理健康日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络、广播、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心理保健能力。标准化建设学校心理辅导室,切实发挥心理辅导室在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素养,提高学生心理咨询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加强预防干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的覆盖面和科学性。建立学校、系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积极建设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培养基地。(牵头部门:教务处、团委)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2.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管理育人功能。结合学校章程,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按照好干部标准,选好配强学校各级干部;加强管理干部培训和教育,提高学校各级管理干部育人能力。研究梳理学校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把育人功能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评价范围,作为评先评优条件,引导各级管理干部自觉履行育人职责。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依法依规对各类违反师德师风查处力度,及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培育评选一批“管理育人示范岗”,引导管理干部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行为影响和培养学生。(牵头部门:组织人事处)
13.创新养成教育模式,提升养成教育实效。深入开展学生养成教育研究与实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创新养成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素养。持续开展以“求上进、守规则、懂礼貌、爱整洁”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国家观念、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向善向美、自尊自信、身心健康。增强家校联系,形成家校合力,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扎实推进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将国防教育与养成教育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总结和优化我校学生养成教育实践模式,积极打造并推广具有我校特色的养成教育模式,全力把学生养成教育做精做细做实做好。(牵头部门:学生处)
1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班主任队伍培训学习,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班主任队伍,不断提高班主任建班育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不断提高班主任建班育人的科学性、艺术系和实效性。严格按照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指导和绩效考核。(牵头部门:学生处)
15.持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把抓好教风学风、提高育人成效作为教务管理、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务处等有关部门持续做好教风、学风常规检查工作,并及时向有关人员反馈;系部负责督查本系教风学风状况。(牵头部门:教务处)
16.畅通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接待日、家访、家长微信群、《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密切家校沟通合作,引导家长协同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学校主动联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及社会团体等,建立相互协作的社会教育网络,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班主任要主动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帮助学生家长提高育人意识,发挥学生家长应有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工作合力。(牵头部门:学生处)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17.细化职责,落实服务育人。完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制度,结合工作性质,明确部门服务育人职能。推动节约型校园建设,大力建设绿色校园;及时开展传染病预防、安全应急与急救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维护信息安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全面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安保效能,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要增强服务供给能力,建立完善的师生服务信息平台,充分满足师生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合理需求,提升服务信息化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服务贴心的育人环境。加强监督考核,落实服务目标责任制,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培育评选一批学校“服务育人示范岗”。(牵头部门:总务处、信息中心、保卫处)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19.优化创新资助管理。进一步完善资助管理制度,构建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坚持资助育人导向,在奖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在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牵头部门:学生处)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0.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理论学习、价值引领、示范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系部党支部要落实学校党委要求,具体指导团总支、团支部建设。(牵头部门:组织人事处)
21.发挥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纽带功能。推动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教官队、校园文明督导队等群团组织创新组织动员、引领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更好地代表师生、团结师生、服务师生,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活动。工会加强对职工的政治引领和思想教育,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推进职工文化建设。团委、学生处加强对校学生会、学生教官队、校园文明督导队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工作指导。各级团组织活动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务实做好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托团组织生活、主题班会等,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教育。(牵头部门:工会、团委、学生处)
22.充分利用好其他育人资源。成立并发挥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作用,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学生德育指导教师,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采取专题报告、交流座谈、实践指导等形式参与学校育人工作。选聘优秀校友担任指导教师,或邀请校友返校举办讲座、交流座谈等,发挥优秀校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育人作用。(牵头部门:组织人事处、学生处、团委)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和学校发展需要,将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重组该领导小组组织架构,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及有关部门和工作岗位的育人职责,学校“三全育人”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的体制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机制,研究制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式。将该方案的实施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路线图、责任人,大力推进,狠抓落实。(牵头部门:办公室、学生处)
2.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部门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统筹组织修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系统梳理各职能部门、各工作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进入相关制度,推动全校教职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实在育人成效上。(牵头部门:办公室、学生处)
3.强化队伍保障。完善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和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和教师考核评价、职务(职称)评聘、评先评优中,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育人功能发挥作为首要指标,引导全校教职员工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育人队伍。(牵头部门: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处)
4.落实财力物力保障。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经费预算,配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需的场所、设施,配齐相应教育教学仪器设备,订阅必备的参考书、报刊杂志等,不断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条件。全力支持“三全育人”研究,积极组织开展“三全育人”相关课题申报,鼓励全校教职工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牵头部门:财务处、总务处、教务处)
5.优化评价体系。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学业和综合素质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其他课程教学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等的考核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将思想道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积极探索通过信息化等手段,探索教师、班主任、国防教育教官、学生、家长以及实习单位等参与评价的有效方式,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牵头部门:教务处、学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