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有效地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全面实施,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和学生处部门工作职责及计划,特制定《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学生处2016年法治教育宣传月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活动主题
全面推进法治教育,切实培育法治精神
三、领导小组
组 长:邓四海
副组长:方芳、叶洪选及各系部党总支书记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四、宣传对象
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全体学生
五、主要任务
1、全面宣传《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使学生了解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重大的基础性工程。
六、活动安排
学生处根据《安徽滁州技师学院学生处法治教育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2016年 12月4日为起点,将今年12月作为“全面推进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为重点的法治教育宣传月”。
(一)总体时间安排:2016年12月4日-30日
(二)具体时间安排:
1、宣传动员阶段:12月4日-6日
通过信息平台把本次活动方案发布到各系,各系再把活动方案传达到各班主任,班主任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参加法治教育月活动。
2、组织实施阶段:12月7日—23日
(1)12月7-8日:校园宣传阶段。学生处以横幅、展板、宣传栏形式在两个校区合适位置做好法治教育宣传工作。
(2)12月7-16日:主题班会及学生自学阶段。各班级组织召开两次法治教育主题班会,分别以宣传《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主;班主任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自学这一部文件和四部法律。
(3)12月17日-23日:征文比赛阶段。各班级每个学生写一篇以“学习《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心得”、“学习《宪法》心得”、“法治教育心得”、“建设法治国家从我做起”等为主题(四者选一或自选其它相关主题)的文章,500-800字。12月23日前各班主任(或班干)将文章收齐交到各系部存档,同时向系部推荐其中1-2篇优秀文章参赛。
3、评比总结阶段。12月26日-30日。
各系部从各班级推荐的优秀文章总量中,再向学生处推荐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文章(分别按1:3:6比例推荐)到学生处。
学生处将获奖学生名单及获一等奖的文章公示到学校公告栏,并给于获奖学生相应的荣誉证书及奖励。
学 生 处
2016年12月4日
附录:
一、制作宣传标语,内容可参照如下:
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全面推进法治教育 切实培育法治精神
3、全面推进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 切实提升青少年法律素养
4、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重大的基础性工程
5、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6、认真学法、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7、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8、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9、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10、宪法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道德是无形的法律 法律是基本的道德
12、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宣传展板制作内容可参考如下:
教育部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28日向全国相关各级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通知。
首先,《大纲》阐明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纲》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青少年法治教育仍存在着对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刻、定位不够准确;法治教育缺乏整体规划,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学校法治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学校、社会、家庭多元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还没有形成;师资、教育资源的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和改善青少年法治教育提出了现实而迫切的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工作,加快完成法治教育从一般的普法活动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从传授法律知识到培育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转变,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将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着力提高系统化、科学化水平,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其次,《大纲》指出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
指导思想是: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青少年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工作要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以贴近青少年实际、提高教育效果为目的;以构建系统完整的法治教育体系为途径。
再次,《大纲》指明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总体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治知识,养成守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法治观念,增强青少年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践行法治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阶段目标分为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三个阶段的目标。其中高中(含中职)教育阶段目标是: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强化守法意识,增强法治观念,牢固树立有权利就有义务的观念,初步具备参与法治实践、正确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第四,《大纲》要求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总体内容是:青少年法治教育要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青少年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关系,分阶段、系统安排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家庭关系、社会活动、公共生活、行政管理、司法制度、国家机构等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以及我国签署加入的重要国际公约的核心内容;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至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
阶段内容有分为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三个阶段的教育教学内容,其中高中(含中职)教育阶段主要教育教学内容是: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理解法的特征与作用,法治的内涵与精神,初步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认同。加深对宪法的地位、功能和价值的认识,明晰宪法原则,深入理解宪法所确立的国家基本制度,加深对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认知,加深对重要法治原则的理解,了解选举制度和重要法律规定,认知法治与民主的关系。了解宪法实施及其监督的程序与机制。
理解民事活动的基本法律原则和核心概念,了解物权的法律概念与基本规则,树立尊重所有权的观念,进一步了解合同订立与履行的法律规则,深化对诚信原则的认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和法律规则。简要了解侵权责任的原则、概念。全面认知家庭、婚姻、教育、劳动、继承等与学生个人成长相关的法律关系。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法律中的重要规则,认知和理解政府行政管理的法治原则,建立权力受法律制约,有权力就有责任的观念。理解刑法的运行规则,了解犯罪构成以及罪刑法定等基本原则。了解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其含义,理解法治与权利保障的关系。
认知民事、行政、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深化守法意识。了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以及调解、仲裁、行政复议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对正当程序原则的认识,树立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机构设置与职能,理解法官、检察官对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了解律师的资格条件、业务范围和权利义务,理解律师维护社会正义的价值。
了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签署加入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等主要国际公约的基本内容。
第五,《大纲》指明了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施途径。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一,学校教育应采用的实施途径有:专门课程、教学方式、多学科协同、主题教育、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学生自我教育。其二,社会教育应采用的实施途径有:社会实践教育、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其三,是家庭教育途径。
最后,《大纲》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保障做了明确要求。内容包括:组织与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评价机制、教育教学资源保障和经费保障。
三、《宪法》法律知识宣传展板制作内容可参考如下:
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颁布了四部《宪法》,分别是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颁布,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所以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和“全国法治教育宣传日”。
(一)根本大法,效力最高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范国 家权力的运行,这都是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制度和原则。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核心是要依宪治国。
在法治国家里,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威,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制定其它一切法律、法规的基础,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种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二)实施宪法,人人有责
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和实现幸福美好的最高保障。
实施宪法,就要根据宪法规定的原则和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制定各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使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法可依。
实施宪法,就要让宪法起到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作用。只有宪法得到普遍的尊重,人民才能捍卫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实施宪法,就要在生活中使用宪法、以宪法作为我们行为的根本准则,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三节 国务院
第四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五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六节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七节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四章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四)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
1、平等权。
2、人身自由。
3、政治权利和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
5、监督权和取得赔偿权。
6、社会经济权利。
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8、妇女、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
1、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3、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